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催化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03, Vol. 24, No. 5
    Online: 2003-05-25

    封面介绍: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快讯
    温和条件下用双组分催化剂催化CO2化学固定成环状碳酸酯
    吕小兵;张英菊;梁斌;王辉;何仁
    2003, 24 (5):  317-318. 
    摘要 ( 1775 )   [Full Text(HTML)] () PDF(168KB) ( 627 )  
    发现四齿席夫碱铝配合物SalenAlCl和四正丁基碘化铵组成的双组分催化体系可以在室温和常压的温和条件下有效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烷烃反应合成相应的环状碳酸酯。环氧烷烃的反应活性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1,2-环氧丁烷>环氧氯丙烷。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增加环加成反应速率。而在高于0.6MPa的压力条件下,增加CO2压力,反应速率略有提高。
    氢氧混合体系下Ag/TS-1催化剂上丙烯的高效环氧化反应
    王瑞璞;郝敬泉;郭新闻;王祥生
    2003, 24 (5):  319-320. 
    摘要 ( 1467 )   [Full Text(HTML)] () PDF(150KB) ( 601 )  
    在氢氧混合体系中,沉积-沉淀法制备的Ag/TS-1催化剂对丙烯环氧化反应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本文主要考察了载体TS-1的硅钛比和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载体TS-1硅钛比为64,反应温度150℃时,2wt%Ag/TS-1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丙烯转化率和环氧丙烷选择性可分别达1.37%和93.51%。
    反应过程相转移催化选择氧化还原羰基化合成N-亚戊基-N′-芳脲
    梅建庭;陆世维
    2003, 24 (5):  321-322. 
    摘要 ( 1484 )   [Full Text(HTML)] () PDF(153KB) ( 563 )  
    研究论文
    催化材料对病毒的吸附和灭活作用及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
    刘中民;张卓然;许国旺;杨凌;马磊;孙承林;许磊;齐越;赵春霞;明平文;陈严;郑丛龙;杜逊甫;韩秀文;张涛;黄向阳;包信和;刘波;刘守新;王爱琴;曲振平;缪少军;胡刚;刘页
    2003, 24 (5):  323-327. 
    摘要 ( 1705 )   [Full Text(HTML)] () PDF(240KB) ( 1010 )  
    提出了以吸附和催化原理灭活病毒的设想,旨在开发出对病毒有过滤、吸附及灭活作用的高效非特异性催化材料,应用于各种防护设施,有效控制非典型肺炎(SARS)的传播.采用与SARS病毒相似的副流感病毒作为模拟对象,进行了吸附及灭活该病毒的催化材料研究,并考察了催化材料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病毒气溶胶的阻留及吸附结果与基于DNA吸附的色谱分析结果相一致;部分材料可以强烈地吸附病毒(100%),甚至在强烈振荡下并洗脱至第3次,病毒也不能脱附;一些材料不仅可以吸附病毒,而且强烈振荡后的洗脱液虽然表现出一定的血凝效价,但接种鸡胚后,病毒并不增殖,说明材料具有明显的催化病毒灭活性能;对细胞毒性极低的材料可以用在与人体接触的防护材料和设施中.筛选出的性能优异的催化材料,拟进一步考察其对SARS病毒的灭活作用.
    催化湿式氧化中铜基催化剂的流失与控制
    窦和瑞;朱静东;陈拥军;吴鸣;孙承林
    2003, 24 (5):  328-332. 
    摘要 ( 2158 )   [Full Text(HTML)] () PDF(369KB) ( 897 )  
    制备了催化湿式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用铜基催化剂,并用XRD,XRF和TG-DTG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催化剂及其前驱体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由类水滑石结构的前驱体焙烧得到的催化剂Cu-Al-Zn-O,其活性组分铜的流失得到了控制;在氧化降解苯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磺基水杨酸时,在初始氧分压0.5MPa和160~220℃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活性组分铜的流失量小于0.3mg/L.对催化剂活性组分不易流失的原因进行了理论解释和计算.
    改性HZSM-5催化剂上4-甲基联苯与甲醇的甲基化反应性能
    郭新闻;王祥生;沈剑平;孙路;宋春山
    2003, 24 (5):  333-337. 
    摘要 ( 1644 )   [Full Text(HTML)] () PDF(351KB) ( 654 )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金属氧化物(MgO,CaO,SrO,BaO,ZnO,La2O3和CeO2)改性的HZSM-5催化剂,以4-甲基联苯与甲醇的烷基化为探针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MgO改性的HZSM-5催化剂上,目的产物4,4′-二甲基联苯的选择性最高,可达80%,而在未改性的HZSM-5上仅为13%.金属氧化物改性对4,4′-二甲基联苯的选择性均有提高,其大小顺序为:MgO>SrO≈ZnO≈CaO≈La2O3>BaO>CeO2.另外,还详细研究了MgO改性条件(如MgO浸渍量,改性剂的阴离子种类,改性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MgO浸渍量为5.6%时较为合适.
    一种新型光电催化反应器的研制及甲酸的光电催化深度氧化
    安太成;张文兵;朱锡海;熊亚;盛国英;傅家谟
    2003, 24 (5):  338-342. 
    摘要 ( 1784 )   [Full Text(HTML)] () PDF(398KB) ( 1315 )  
    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悬浮态光电催化反应器,并以甲酸为研究对象,对该光电反应器进行了光电流增强和COD脱除的表征.研究了光催化、电催化氧化及光电协同催化体系降解甲酸的电压-电流曲线.数据表明,在相同的电压下,光电协同催化体系的电流远高于电化学氧化体系的电流与光催化体系中光电流之和.同时,还研究了一系列物理化学因素如外加电压、光催化剂浓度和空气流量等对光电催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自行研制的新型悬浮态光电催化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且所需光催化剂的最佳浓度远低于其他同类光电催化反应器的最佳浓度.在该光电催化反应器中,压缩空气可有效地增强传质效应和悬浮态中光激发的TiO2颗粒在电极表面的碰撞几率,从而使得外电场可有效地捕获光生电子.
    Fe-Mn催化剂对F-T合成反应的催化性能Ⅱ.中后期反应性能
    杨骏;刘颖;李苑;张渊明;白亮;相宏伟;李永旺;钟炳
    2003, 24 (5):  343-349. 
    摘要 ( 1489 )   [Full Text(HTML)] () PDF(532KB) ( 867 )  
    采用固定床积分反应器,详细考察了F-T合成反应用Fe-Mn催化剂运行900和1800h后的中后期反应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仍维持着较高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与初期反应性能相比,运行900h后CH4选择性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运行1800h后CH4选择性进一步升高.运行2200h后,通过降低原料气的H2/CO比和提高反应压力,可明显改善烃产物的选择性.在n(H2)/n(CO)=0.62,GHSV=2300h-1,p=3.02MPa和θ=283℃的条件下,CO转化率可达75.6%,总有效烃(C=2~4+C+5)的选择性可达89.0%,CH4选择性为5.7%.这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且特别适合于由煤制合成气制液体燃料和C2~4低碳烯烃,在浆态床反应器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Cu-Zn/γ-Al2O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选择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张定国;张守民;张淑红;李鸿;李保庆;郑修成;吴世华;黄唯平
    2003, 24 (5):  350-354. 
    摘要 ( 1825 )   [Full Text(HTML)] () PDF(344KB) ( 878 )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不同Cu/Zn比的γ-Al2O3和改性γ-Al2O3负载的Cu-Zn催化剂,并用XRD,XPS和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XRD表征结果表明,还原活化前催化剂中的Cu和Zn分别以CuO和ZnO的形式存在;还原活化后Cu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催化剂失活后,单质Cu又转变成CuO.XPS和SEM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中金属的价态及颗粒的形貌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所制备的催化剂在糠醛加氢制糠醇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用Co改性的γ-Al2O3负载的Cu-Zn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而且还呈现出较长的寿命.催化剂中的Cu晶相是催化活性中心;催化剂中的Cu晶相转变成CuO和烧结是催化剂失活 的主要原因.
    煤质活性炭的光催化再生
    刘守新;孙承林;张世润
    2003, 24 (5):  355-358. 
    摘要 ( 1601 )   [Full Text(HTML)] () PDF(296KB) ( 868 )  
    研究了利用光催化氧化降解反应实现饱和吸附苯酚的煤质活性炭光催化再生的可行性,并分析了活性炭的光催化再生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活性炭的光催化再生.在Ag-TiO2负载量为1.9%,pH=13,θ=70℃,t=72h的再生条件下,活性炭的再生率可达 78.4%.在光照条件下,光催化剂作为有机物的降解中心而造成活性炭内外吸附苯酚的浓度差是活性炭光催化再生的主要驱动力.
    液相沉积法制备光催化活性掺铁TiO2薄膜
    周磊;刘昌;赵文宽;胡翎;方佑龄
    2003, 24 (5):  359-363. 
    摘要 ( 1575 )   [Full Text(HTML)] () PDF(395KB) ( 933 )  
    通过在氟钛酸铵-氟铁酸混合溶液中加入硼酸溶液,应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具有高光催化活性的掺铁TiO2薄膜.用ICP-AES测定了掺铁TiO2薄膜中Fe3+的浓度,用XRD,AFM,UV-Vis和阶梯仪等对TiO2薄膜的沉积条件、结构、膜厚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亚甲蓝降解反应评价了掺铁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硼酸/六氟钛酸铵摩尔比为2~4时,掺铁TiO2薄膜中含有锐钛矿相TiO2.当掺Fe3+浓度为0.05%,热处理温度为300℃时,掺铁TiO2薄膜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其光催化活性是未经热处理时的3.9倍,是经300℃热处理但未掺铁TiO2薄膜的1.4倍.
    邻苯二酚与乙醇单醚化反应用固体酸催化剂表面上的积炭行为
    李雪梅;张文祥;朱小梅;善洪岩;周秀清;蒋大振;吴通好;唐敖庆
    2003, 24 (5):  364-368. 
    摘要 ( 1643 )   [Full Text(HTML)] () PDF(338KB) ( 978 )  
    研究了邻苯二酚与乙醇气固相单醚化反应用固体酸催化剂表面上的积炭行为,并用TG-DTA,BET,GC-MS,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积炭物种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上有两种类型的积炭,一类属可溶性积炭,主要由二苯醚及其衍生物组成,可在低温燃烧除去;另一类属不可溶性积炭,主要为缺氢的芳烃类聚合物或类石墨碳,需在高温下才能烧除.积炭主要发生在4~8nm范围的中孔内,导致反应后的催化剂大孔范围的孔分布所占的分数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总积炭量逐渐增多.
    用TiO2,ZnO及Fe2O3纳米粒子光催化氧化庚烷的反应
    尚静;朱永法;徐自力;井立强;杜尧国
    2003, 24 (5):  369-373. 
    摘要 ( 1507 )   [Full Text(HTML)] () PDF(336KB) ( 767 )  
    制备了三种n-型半导体氧化物TiO2,ZnO和Fe2O3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和N2吸附技术分别对它们的结构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三种氧化物粒子对庚烷的气相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表明,对于同种催化剂,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粒径增大,比表 面积减小,光催化活性下降.三种催化剂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顺序为TiO2(锐钛矿)>ZnO>Fe2O3,金红石型TiO2粒子的催化活性低于ZnO粒子.结合能带理论探讨了三种催化剂光催化活性差异的原因.
    负载型无铬超细铁基变换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性能
    宋海燕;杨平;华南平;杜玉扣
    2003, 24 (5):  374-378. 
    摘要 ( 1501 )   [Full Text(HTML)] () PDF(379KB) ( 909 )  
    以镁铝尖晶石为载体,以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助剂,用吸附γ-Fe2O3胶体法制备了负载型无铬铁基变换催化剂.TEM,XRD,BET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胶体负载法制备的变换催化剂,其活性组分Fe3O4以分立的超细微颗粒分布在镁铝尖晶石载体表面上,颗粒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过渡金属氧化物NiO或V2O5能够进入Fe3O4晶格形成固溶体,起到代替氧化铬的作用,提高催化活性.负载型催化剂FeNi/MgAl2O4(m(NiO)/m(Fe2O3)=3%)在汽/气比为1和空速为2000h-1的反应条件下,CO转化率在400和350℃时分别为95%和80%;在高空速和低汽/气比条件下也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一定的抗硫能力.与非负载型催化剂相比,负载型催化剂具有更为优越的催化性能.
    Cr3+/MgF2氟化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合成二氟甲烷反应的催化性能
    胥会祥;吕剑
    2003, 24 (5):  379-384. 
    摘要 ( 1502 )   [Full Text(HTML)] () PDF(447KB) ( 860 )  
    用混合法制备了Cr3+/MgF2氟化催化剂,以CH2F2(HFC-32)的合成为目标反应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2气氛中焙烧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及其氟化活性高于空气中焙烧的催化剂;在300~500℃的N2气氛中焙烧时,催化剂的活性随焙烧温度升高而降低;随活化温度的升高,催化剂活性增高,在350℃达最大值;Cr含量为10%时,催化剂的孔容、比表面积和活性最大.DSC和TGA结果表明,载体MgF2在500℃以下未发生热分解和晶形转变,Cr3+/MgF2催化剂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再生性能、使用寿命及对CF3CH2F(HFC-134a)合成的催化活性评价实验表明,Cr3+/MgF2催化剂在使用300h后仍保 持较高的活性,且易于再生.
    Ag/Al2O3选择性催化丙烯还原氮氧化物表面反应机理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余运波;贺泓
    2003, 24 (5):  385-390. 
    摘要 ( 1703 )   [Full Text(HTML)] () PDF(574KB) ( 829 )  
    在富氧条件下Ag/Al2O3对以丙烯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本实验成功地利用原位红外光谱分析手段,在真实的催化反应条件下,探讨了丙烯选择性还原NOx的反应机理,证实了催化剂表面反应中间体Al-NCO和Ag-NCO虽在真空中稳定,但在实际反应条件下极为活泼.催化剂表面上R-ONO和R-NO2分解成NCO是整个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这一结论与在真空系统条件下对其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果一致,证明了在这一反应体系中两种研究方法的相关性.同时本实验还从反应机理上探讨了催化剂的水蒸气中毒现象.水蒸气的存在阻碍了催化剂表面R-ONO和R-NO2的生成,并进一步阻碍了反应的速度控 制步骤,即R-ONO和R-NO2向Al-NCO和Ag-NCO的转化,但这是一种完全可逆的暂时中毒现象.结合相应的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对表面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综述
    温控配体与液/液两相催化
    金子林;赵玉亮;王艳华
    2003, 24 (5):  391-399. 
    摘要 ( 1436 )   [Full Text(HTML)] () PDF(607KB) ( 900 )  
    以作者近年的研究工作为主,对液/液两相催化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着重介绍了以温控配体为基础的新型液/液两相催化过程温控相转移催化(thermoregulatedphasetransfercatalysis,TRPTC)和温控相分离催化(thermoregulatedphase-separablecatalysis,TPSC)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高碳烯烃氢甲酰化、芳香硝基化合物的CO选择性还原及烯烃加氢等反应中的应用.基于温控配体在水中的“浊点”特性而提出的温控相转移催化概念,为从根本上解决水/有机两相催化 的适用范围受底物水溶性限制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而利用温控配体在某些有机溶剂中存在临界溶解温度(CST)的特性而实现的温控相分离催化,则使在高于临界溶解温度的反应温度时为均相的反应体系,在低温(<CST)时则分成两相,催化剂自成一相,形成一种具有“均相反应、两相分离”特色的液/液两相催化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