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催化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03, Vol. 24, No. 6
    Online: 2003-06-25

    封面介绍: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快讯
    手性苯并咪唑铜(Ⅱ)络合物催化合成1,1′-联二萘酚
    杨启超;张明杰;马朋高
    2003, 24 (6):  401-402. 
    摘要 ( 1293 )   [Full Text(HTML)] () PDF(177KB) ( 814 )  
    纳米NiO催化乙烷低温氧化脱氢制乙烯
    吴瑛;陈铜;操小栋;翁维正;万惠霖
    2003, 24 (6):  403-404. 
    摘要 ( 1413 )   [Full Text(HTML)] () PDF(152KB) ( 552 )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镍。TEM结果表明,在380℃下焙烧的氧化镍粒子大小在10 nm以下。与大尺寸氧化镍相比,纳米氧化镍对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有较大的改善,在获得相当收率时反应温度大约下降125℃。关于热点问题,可以通过催化剂与石英沙混合得到解决。
    柠檬酸溶液处理对β沸石结构性质及烷基化性能的影响
    何盛宝;谢素娟;盛武林;王清遐;徐龙伢
    2003, 24 (6):  405-406. 
    摘要 ( 1271 )   [Full Text(HTML)] () PDF(206KB) ( 557 )  
    研究论文
    Rh/SiO2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
    吴廷华;严前古;李少斌;钟依均;牛振江;朱明乔;李则林;万惠霖;
    2003, 24 (6):  407-413. 
    摘要 ( 1469 )   [Full Text(HTML)] () PDF(580KB) ( 702 )  
    利用程序升温脱附、程序升温还原、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程序升温反应和化学捕获反应等手段,对Rh/SiO2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h/SiO2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机理属于热解-氧化反应机理.甲烷首先在催化剂上发生解离吸附,产生具有不同H/C比的化学吸附物种CHx(x=1~3).其中,具有较高H/C比的CHx可能是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活性物种,而具有较低H/C比的CHx可能是催化剂上积碳并导致催化剂失活的来源.活性物种CHx在活性氧物种的作用下,生成含氧中间体物种CHxO或继续脱氢.含氧中间体物种进一步分解,即生成CO和H2;CO2也可由CHx或CHxO物种进一步氧 化生成.
    金属氧化物掺杂对锡锆固溶体催化剂的一氧化氮选择性还原性能的影响
    尉继英;朱月香;段连运;谢有畅
    2003, 24 (6):  414-418. 
    摘要 ( 1526 )   [Full Text(HTML)] () PDF(300KB) ( 935 )  
    锡锆固溶体催化剂Sn0.55Zr0.45O2具有较好的NO选择性还原性能.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金属氧化物掺杂,发现用浸渍法掺入碱性金属元素Y,La,Ba和Zn以及用研磨法加入α-Mn2O3可以提高Sn0.55Zr0.45O2的NO选择性还原性能,用浸渍法掺入过渡金属元素Ce,Ag,Cu,Mn及Ni降低了母体催化剂的活性,而浸渍硫酸镓由于在表面引入B酸位使催化剂严重积碳而大大降低了催化剂的NO选择性还原性能.文中给出了活性改善体系的最佳掺杂量,并测定了其抗水性能.在反应气中不含水的条件下,添加2%Ba的样品活性最高,而掺杂1%Zn样品具有最好的抗水性能.对丙烯氧化反应和NO氧化反应的研究表明,抑制还原剂 丙烯的完全燃烧或促进NO氧化为NO2可能有利于NO选择性还原反应的进行.
    BaFeO3和BaCeO3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储氮性能
    陈加福;孟明;林培琰;李新刚;伏义路;俞寿明
    2003, 24 (6):  419-422. 
    摘要 ( 1672 )   [Full Text(HTML)] () PDF(355KB) ( 636 )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a-Fe-O(Ba/Fe原子比为0.5),Ba-Ce-O(Ba/Ce原子比为1)和Ba-Sn-O(Ba/Sn原子比为1)氧化物,并考察了其储氮性能.结果表明,750℃焙烧的Ba-Fe-O样品,在400℃下的NOx储存容量(NSC)最大,其次为900℃焙烧的Ba-Ce-O样品;相同温度焙烧的样品,在400℃下的NSC均大于200℃下的NSC.XRD测试结果表明,750℃焙烧的Ba-Fe-O样品的缺陷钙钛矿BaFeO3-δ可能是储存NOx的主要活性相,而Ba-Ce-O和Ba-Sn-O样品储存NOx的活性相分别为钙钛矿型BaCeO3和BaSnO3.BET测定结果表明,样品的比表面积均较小.用FT-IR分析了Ba-Fe-O样品上储存的NOx物种.讨论了NSC大小与吸收温度、NOx吸收物种及样品物相之间的关系.
    Sn改性TS-1分子筛催化苯酚和草酸二甲酯合成草酸二苯酯
    郭宏利;王胜平;马新宾;何琲;许根慧
    2003, 24 (6):  423-427. 
    摘要 ( 1651 )   [Full Text(HTML)] () PDF(348KB) ( 651 )  
    使用Sn改性的TS-1分子筛催化苯酚和草酸二甲酯的酯交换反应合成草酸二苯酯,深入研究了不同Sn负载量TS-1分子筛的结构及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于Sn和以Ti-O-SiO3为中心的弱Lewis酸的协同催化作用,与未改性的TS-1分子筛催化剂相比,改性后的催化剂虽 然Lewis酸量有明显下降,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明显提高.当Sn的负载量为2%时,草酸二甲酯的转化率达到50.3%,目的产物的选择性为99.2%.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能量分散谱考察了Sn在TS-1分子筛表面的结构和分散状态及其与酯交换反应催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Sn的负载量低于2%时,SnO2以非晶态形式分散在TS-1表面;而当Sn负载量高于2%时,SnO2以微晶的形式存在,此时Sn原子与Ti原子的协同作用已经不明显,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反而下降.
    BO3-3/Mo-MCM-41的制备及其对2-甲氧基萘乙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于世涛;李露;刘福胜;解从霞
    2003, 24 (6):  428-432. 
    摘要 ( 1505 )   [Full Text(HTML)] () PDF(320KB) ( 707 )  
    制备了Mo-MCM-41中孔分子筛,并将BO3-3引入到分子筛中制得BO3-3/Mo-MCM-41催化剂.采用XRD,FT-IR,ESR,BET和NH3-TPD对分子筛催化剂的结构及酸强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o-MCM-41和BO3-3/Mo-MCM-41具有中孔分子筛的特征,有良好的长程有序 性和结晶度;但Mo并未进入分子筛骨架内部而是在分子筛表面以MoO2的形式存在;BO3-3附着于Mo-MCM-41分子筛上形成强酸中心.将BO3-3/Mo-MCM-41用于催化2-甲氧基萘乙酰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Si/Mo比及BO3-3的引入方式对该反应性能的影响,发现BO3-3/Mo-MCM-41对2-甲氧基萘乙酰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硅表面纳米银团簇的氧助迁移行为
    焦健;潘明虎;薛其坤;包信和
    2003, 24 (6):  433-436. 
    摘要 ( 1505 )   [Full Text(HTML)] () PDF(274KB) ( 810 )  
    采用原位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Si(111)-7×7表面蒸镀纳米银团簇的迁移行为以及氧气氛的促进作用.在覆盖度较低的情况下,蒸镀的银原子在Si(111)-7×7表面形成具有规整三角形结构单元的有序银团簇,它们主要占据在Si(111)-7×7表面有位错的半单胞内.在氧的存在下,形成的结构单元在硅表面发生迁移,并逐渐团聚成无明显结构特征的大粒子.原位观察结果表明,在连续扫描过程中,团聚后的大粒子在氧覆盖的硅表面也会发生迁移,最后稳定在硅表面原子氧吸附位周围.进一步的观察发现,硅表面银团簇的存在对随后氧的吸附状态具有明显的影响.这些结果为解释纳米银团簇在SiO2表面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提供了依据.
    钛硅沸石TS-1在丙烯环氧化反应环境中的水热稳定性
    刘娜;郭洪臣;王祥生;陈黎行;陈永英
    2003, 24 (6):  437-440. 
    摘要 ( 1682 )   [Full Text(HTML)] () PDF(284KB) ( 698 )  
    通过1200h模拟实验,考察了CH3OH-H2O2丙烯环氧化水热环境对廉价法合成的大晶粒钛硅沸石TS-1(1μm×2μm×6μm,n(Si)/n(Ti)=53.6)结构的影响.通过XRF,XRD,FT-IR,UV-Vis,NH3-TPD,SEM,N2物理吸附和丙烯环氧化探针反应等表征手段发现,在丙 烯环氧化反应的水热环境中,TS-1沸石的晶体结构和骨架钛较稳定,TS-1沸石长时间与H2O2作用,其表面也不会被酸化;处理后的TS-1样品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不变.这些结果表明,用廉价法合成的大晶粒钛硅沸石TS-1与H2O2的作用是可逆的.这可能与TS-1沸石的合成条件有关.
    钛硅沸石TS-1在环己酮氨氧化反应环境中的水热稳定性
    刘娜;郭洪臣;王祥生;陈黎行;陈永英
    2003, 24 (6):  441-446. 
    摘要 ( 1754 )   [Full Text(HTML)] () PDF(452KB) ( 858 )  
    通过1200h模拟实验,考察了环己酮氨氧化水热环境对廉价法合成的大晶粒TS-1(1μm×2μm×6μm,n(Si)/n(Ti)=53.6)结构的影响.通过XRF,XRD,SEM,UV-Vis,IR,NH3-TPD和丙烯环氧化探针反应等表征手段发现,在环己酮氨氧化水热环境中,TS-1的结构不稳定,骨架硅易被溶解脱除,从而导致骨架钛脱落.流失的骨架硅溶解于处理液中,而脱落的钛物种主要以硅钛碎片形式滞留在沸石表面.氨产生的碱性是导致沸石骨架不稳定的根本原因;H2O2本身不影响TS-1的结构,它与氨水共存时可通过生成羟胺减轻TS-1结构破坏的程度.硅钛碎片中的钛并非以六配位钛形式存在,而主要以四配位形式存在,并具有活化H2O2、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的活性.
    镓掺杂SO2-4/ZrO2的制备及其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曹崇江;陈长林;徐南平
    2003, 24 (6):  447-451. 
    摘要 ( 1597 )   [Full Text(HTML)] () PDF(387KB) ( 873 )  
    通过沉淀、回流和浸渍法制备了镓掺杂的纳米级固体超强酸SO2-4/Ga2O3/ZrO2,并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热重、吡啶吸附红外光谱、低温N2-BET及化学分析等技术对SO2-4/Ga2O3/ZrO2的结构、表面性质及其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Ga2O3可以抑制制备过程中ZrO2晶粒长大,有利于抑制高温下催化剂由四方相转变为单斜相.与未掺杂的催化剂相比,Ga2O3的掺杂提高了催化剂表面SO2-4的分解温度,有利于催化剂表面形成更多的酸中心.SO2-4/Ga2O3/ZrO2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其中,含3%Ga2O3的样品的活性最高,220℃下其初活性为59.1%;反应1h后,其活性基本保持稳定,稳态转化率大于51%,接近该反应条件下正丁烷的平衡转化率.
    以催化油浆窄馏分为添加剂的Al-MCM-41分子筛的合成
    汪杰;涂永善;杨朝合
    2003, 24 (6):  452-456. 
    摘要 ( 1399 )   [Full Text(HTML)] () PDF(317KB) ( 677 )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以硫酸铝为铝源,水热合成了以催化油浆窄馏分为添加剂的高比表面积Al-MCM-41介孔分子筛,并利用XRD,HREM,TG-DTA及N2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合成的Al-MCM-41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达到1295m2/g和1.5cm3/g,其平均孔径为4.3nm.重点研究了Al-MCM-41分子筛结晶度、晶胞参数、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平均孔径等结构性质随催化油浆窄馏分添加量及其组成的变化规律,并从合成机理上进行了解释.
    催化裂化USY/ZnO/Al2O3脱硫添加剂的高温水热失活
    李春义;袁起民;庞新梅;杨红燕;山红红;杨朝合;张建芳
    2003, 24 (6):  457-464. 
    摘要 ( 1587 )   [Full Text(HTML)] () PDF(585KB) ( 825 )  
    对USY/ZnO/Al2O3汽油催化裂化脱硫添加剂经高温水热老化处理前后的脱硫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老化后添加剂的脱硫性能大幅度下降.采用XRD和IR等技术对USY/ZnO/Al2O3添加剂在高温和高温水热条件下失活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下,ZnO可与USY沸石中的铝发生固相反应生成ZnAl2O4尖晶石,从而造成USY晶体结构崩塌,转变成无定形状态.在ZnO含量较高的条件下,ZnO可继续与USY晶体结构崩塌后生成的无定形的硅和铝的氧化物反应,生成Zn2SiO4硅锌矿和ZnAl2O4尖晶石结构.这一方面使添加剂失去了可形成硫化物吸附中心的ZnO,另一方面破坏了硫化物的裂化活性组分USY,从而造成添加剂脱硫性能下降甚至失去脱硫活性.ZnO对USY的破坏作用主要与温度有关.在USY/ZnO/Al2O3体系中,ZnO被ZnO与Al2O3之间形成的锌铝尖晶石膜固定并与USY隔离,单纯的高温条件对添加剂的破坏不显著,而水蒸气可以促进ZnO的移动,有利于ZnO与USY的接触,因此在高温和有水蒸气存 在的条件下添加剂的结构易遭到破坏.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Pt/C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制备及处理方法的影响
    李文震;周振华;周卫江;李焕巧;赵新生;汪国雄;孙公权;辛勤
    2003, 24 (6):  465-470. 
    摘要 ( 1901 )   [Full Text(HTML)] () PDF(446KB) ( 1149 )  
    对比研究了用三种液相沉积还原法制备的20%Pt/C催化剂及在900℃下用H2还原处理的催化剂,并用XRD和TEM等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粒子大小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用乙二醇还原法制备的Pt/C催化剂的平均粒径最小(约2.4nm),且分布均匀.应用旋转圆盘电极(RDE )法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单池评价了Pt/C催化剂的氧还原反应(ORR)活性,探索了单池性能与催化剂粒径大小的关系.RDE测试结果表明,用甲醛还原法制备的Pt/C催化剂具有最高的ORR活性;而单池测试结果表明,用乙二醇还原法制备的Pt/C催化剂显示出最高的ORR活性和最优的单池性能.这可能是因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所需Pt/C催化剂最优粒径更小的缘故.另外,研究了Cl-对Pt/C催化剂OR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Cl-即会显著降低Pt/C催化剂的ORR活性.
    一步法合成吲哚用Ag/SiO2催化剂的失活及其抑制
    石雷;周晓霜;蔡天锡;王新平
    2003, 24 (6):  471-474. 
    摘要 ( 1486 )   [Full Text(HTML)] () PDF(263KB) ( 744 )  
    用简单浸渍法制备了Ag/SiO2催化剂.该催化剂对苯胺和乙二醇一步合成吲哚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但同时存在明显的失活.TG,XRD和TEM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和银粒子的烧结.向反应体系中通入氢和水蒸气能够减少催化 剂表面的积碳;向催化剂体系加入ZnO助剂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银的分散度,并能有效抑制反应过程中银粒子的烧结.
    综述
    盐类和氧化物在载体上自发单层分散研究新进展
    王春明;赵璧英;谢有畅
    2003, 24 (6):  475-482. 
    摘要 ( 1533 )   [Full Text(HTML)] () PDF(440KB) ( 1516 )  
    盐类和氧化物在载体上自发单层分散的现象和原理自被发现以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认同,国内外这方面的工作越来越多.我们从国内外同行近年发表的上百篇有关论文中,选择一部分内容加上我们的部分工作做一个简单的综述,介绍有关自发单层分散原理在基础研究和应用两个方面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