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催化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03, Vol. 24, No. 10
    Online: 2003-10-25

    封面介绍: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快讯
    等离子体条件下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对甲烷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
    张秀玲;朱爱民;刘中凡;李学慧;宫为民
    2003, 24 (10):  725-726. 
    摘要 ( 1505 )   [Full Text(HTML)] () PDF(153KB) ( 563 )  
    钒铝磷酸盐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齐兴义;张丽莉;郭林;谢文华
    2003, 24 (10):  727-728. 
    摘要 ( 1306 )   [Full Text(HTML)] () PDF(210KB) ( 516 )  
    Ni2+的引入对离子液体烷基化催化性能的影响
    张彦红;刘植昌;黄崇品;高金森
    2003, 24 (10):  729-730. 
    摘要 ( 1311 )   [Full Text(HTML)] () PDF(490KB) ( 610 )  
    一种环境友好的制备硝基芳胺的方法
    刘晓智;彭爱东;陆世维
    2003, 24 (10):  731-732. 
    摘要 ( 1631 )   [Full Text(HTML)] () PDF(146KB) ( 557 )  
    研究论文
    含环氧基的交联聚合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对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活性的影响
    薛屏;卢冠忠;郭耘;郭杨龙;王筠松
    2003, 24 (10):  733-738. 
    摘要 ( 1641 )   [Full Text(HTML)] () PDF(1023KB) ( 1256 )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大孔、珠状的交联聚合物固定化酶载体.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N2吸附等方法测定了其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表观活性.结果表明,以液体石蜡为主介质、甲醇水溶液为致孔剂合成的聚合物GM1(60)作载体时,固定化酶水解青霉素G的活性达537U/g;以正庚烷与四氯乙烯混合溶剂为介质、甲酰胺为致孔剂合成的聚合物GM2(60)作载体时,固定化酶的活性较低,为426U/g.在37℃下连续进行10次间歇操作(每次反应10min)后,前者活性降至487U/g,保持了初始活性的90.7%;后者活性降至378U/g,保持了初始活性的88.7%.二者催化活性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方法制备的载体在结构与性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GM1(60)载体孔径大,水中溶胀性能好,对青霉素酰化酶的偶联作用强,固定化效果显著.
    DeNOx催化剂FeZSM-5/RaneyFe的制备
    王维家;卢立军;宗保宁;舒兴田
    2003, 24 (10):  739-743. 
    摘要 ( 1633 )   [Full Text(HTML)] () PDF(427KB) ( 815 )  
    用原位晶化法合成了FeZSM-5/RFe(RFeRaneyFe)催化剂.合成液的组成为5Na2O·100SiO2·10TPABr·7000H2O,pH>11.5.合成液中不含Al,ZSM-5分子筛的骨架Al只来源于RaneyFe的表面.此法提高了ZSM-5分子筛中骨架Al的稳定性和分子筛上Fe离子的负载量.FeZSM-5/RFe用作DeNOx催化剂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水热稳定性.
    纳米Cr2O3系列催化剂上CO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
    邓双;李会泉;张懿
    2003, 24 (10):  744-750. 
    摘要 ( 1801 )   [Full Text(HTML)] () PDF(1270KB) ( 1044 )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共沸蒸馏法耦合技术制备了纳米Cr2O3催化剂,并采用共沉淀法和共沸蒸馏法耦合技术制备了纳米Cr2O3/Al2O3,Cr2O3/ZrO2和Cr2O3/MgO复合催化剂.应用BET,XRD,XPS,TPR和TEM等物理化学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该系列催化剂上CO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纳米Cr2O3催化剂上乙烷和CO2的转化率均明显高于常规Cr2O3催化剂,但乙烯的选择性低于常规Cr2O3催化剂;纳米复合催化剂中的复合成分显著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其中,10%Cr2O3/MgO纳米复合催化剂在温度为973K时,乙烷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分别可达到61.54%和94.79%.纳米催化剂表面Cr的还原性以及Cr6+/Cr3+比值是影响乙烷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的重要因素.
    含氧气氛下预硫化钙钛矿LaCoO3上的CO还原SO2反应
    贾立山;秦永宁;马智;;齐晓舟;丁彤;梁珍成
    2003, 24 (10):  751-754. 
    摘要 ( 1663 )   [Full Text(HTML)] () PDF(311KB) ( 823 )  
    对钙钛矿LaCoO3在含氧气氛下的预硫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含氧气氛下硫化后的LaCoO3催化剂,用于含氧气氛下CO还原SO2反应具有很高的活性.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硫化后的LaCoO3仍保持钙钛矿物相结构,但同时出现新的硫化物La2O2S和氧化物Co3O4物相.通过对硫化前后的催化剂进行O2-TPD和SO2-TPD分析,认为CO还原SO2反应机理可能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钙钛矿LaCoO3上发生CO氧化燃烧反应,在硫化物La2O2S上发生CO还原SO2反应,两者相互促进.
    表面氧浓度对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活化甲烷反应性能的影响
    吴廷华;严前古;卢伟;牛振江;茆福林;张奇能;朱明乔;钟依均;李则林;万惠霖;
    2003, 24 (10):  755-759. 
    摘要 ( 1617 )   [Full Text(HTML)] () PDF(568KB) ( 823 )  
    利用脉冲-质谱在线分析技术考察了无气相氧条件下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上脉冲CH4的反应结果表明,对于Rh/SiO2催化剂,不管是氧化态还是还原态,除第1次脉冲生成较多的CO2外,从第2次脉冲开始,只有CO生成;对于Ru/SiO2催化剂,无论是氧化态还是还原态,每次脉冲均有一定量的CO2生成.这可能是由于Rh和Ru两种金属对氧的亲合力不同所致.甲烷在负载型催化剂表面的活化以及产物的选择性主要受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覆盖度的影响.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用氧化铅-氧化锌催化剂的研究
    周炜清;赵新强;王延吉
    2003, 24 (10):  760-764. 
    摘要 ( 1542 )   [Full Text(HTML)] () PDF(399KB) ( 859 )  
    制备了一种用于苯酚与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新型氧化铅-氧化锌多相催化剂.研究了制备方法、焙烧温度、不同母体和母体配比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应用XRD,TPR和原子吸收光谱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Pb3O4是主活性物相,ZnO为助催化剂,并以非晶态或微晶态存在于催化剂体系中.当焙烧温度为500℃,n(Pb)/n(Zn)≈2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碳酸二苯酯产率可达45.6%.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并对失活原因进行了探讨.
    四叔丁基金属酞菁催化活化CO2与环氧丙烷的环加成反应
    张英菊;梁斌;潘玉珍;何仁
    2003, 24 (10):  765-768. 
    摘要 ( 1580 )   [Full Text(HTML)] () PDF(229KB) ( 881 )  
    以四叔丁基金属酞菁与三正丁胺等有机碱组成的二元催化体系催化活化CO2与环氧丙烷进行环加成反应制备碳酸丙烯酯.同一种金属酞菁与不同有机碱组成的二元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与有机碱的碱性强弱一致.有机碱的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反应均有一定影响,温度对反应的影响较大.与未取代的金属酞菁相比,四叔丁基金属酞菁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四叔丁基酞菁镁的催化活性高于四叔丁基酞菁铁,在140℃,以四叔丁基金属酞菁镁/三正丁胺为催化剂,碳酸丙烯酯的产率达90.4%.
    MoPO/SiO2催化剂上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
    伊晓东;翁维正;黄传敬;何益明;郭雯;万惠霖
    2003, 24 (10):  769-774. 
    摘要 ( 1574 )   [Full Text(HTML)] () PDF(446KB) ( 953 )  
    研究了MoPO/SiO2催化剂对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的催化性能.MoO/SiO2催化剂主要表现出对丙烷氧化脱氢的催化性能,在该催化剂中添加磷后,丙烷转化率和选择氧化产物丙烯醛的选择性明显提高.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程序升温还原、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和程序升温脱附等表征结果表明,MoO/SiO2催化剂主要含有MoO3晶相,添加磷后,形成了表面多钼酸物种,磷以PO4四面体结构存在于表面,可能形成部分Mo—O—P键,从而抑制了MoO3在MoPO/SiO2上的形成,起到分隔活性中心的作用.在MoO/SiO2催化剂中添加磷后,催化剂的B酸和L酸酸性均增强,有利于丙烷在MoPO/SiO2催化剂表面活性的提高.由此可见,催化剂表面结构和酸性的变化可能是导致MoPO/SiO2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
    用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制备乙炔选择加氢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
    陈慕华;储伟;张雄伟
    2003, 24 (10):  775-778. 
    摘要 ( 1688 )   [Full Text(HTML)] () PDF(270KB) ( 930 )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制备了α-Al2O3(MgO修饰)负载钯催化剂,以乙炔选择加氢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制备方法、钯含量、助剂种类及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及乙烯选择性高、操作简便和工艺流程短等优点,在50℃下反应时乙炔转化率可达100%,乙烯选择性可达71.3%,而且在反应20h后催化剂样品仍保持有高活性.CeO2助剂的加入能改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不同空间群SAPO-11分子筛对正辛烷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刘月明;张凤美;舒兴田;何鸣元;
    2003, 24 (10):  779-782. 
    摘要 ( 1732 )   [Full Text(HTML)] () PDF(303KB) ( 793 )  
    不同条件下合成的SAPO-11分子筛,经焙烧后其XRD谱发生不同的变化.分析表明,SAPO-11分子筛晶胞的对称性发生不同的变化:有保持Icm2空间群的,有从Icm2空间群转变为Pna21空间群的.空间群发生变化的分子筛其晶胞收缩可达7.0%.考察了不同空间群SAPO-11分子筛对n-C08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具有Icm2空间群的SAPO-11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好,具有Pna21空间群的SAPO-11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差.这是由于分子筛晶胞收缩,引起孔道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其择形选择性.
    影响SAPO-11分子筛焙烧前后晶胞空间群变化的因素
    刘月明;张凤美;舒兴田;何鸣元;
    2003, 24 (10):  783-787. 
    摘要 ( 1581 )   [Full Text(HTML)] () PDF(578KB) ( 852 )  
    从合成参数出发,详细考察了不同因素对SAPO-11分子筛焙烧前后晶胞空间群变化的影响.发现成胶方式、成胶温度、模板剂组成、晶化温度、晶化时间及分子筛产物组成均是影响分子筛晶胞空间群变化的因素.MAS-NMR分析结果表明,分子筛的微观结构决定了分子筛晶胞空间群的变化,Si(4Si)区增加,分子筛保持为Icm2空间群的趋势增强.
    富氧条件下氮氧化物的选择性催化还原Ⅰ.Ag/Al2O3催化剂上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
    贺泓;张润铎;余运波;刘俊锋
    2003, 24 (10):  788-794. 
    摘要 ( 1902 )   [Full Text(HTML)] () PDF(929KB) ( 948 )  
    利用自行研制的全自动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仪,分别考察了Ag的负载量和形态、氧浓度及水蒸气添加对Ag/Al2O3催化剂上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的最佳负载量为4%~6%,此时粒径为15nm左右的银簇粒子均匀地分散在Al2O3载体表面.在GHSV=50000h-1和θ=430~550℃条件下,4%Ag/Al2O3上NO转化率可达90%以上.反应过程中有机含氮化合物及NO2的生成,导致NO和NOx转化率间产生差异.当氧浓度为7%时,催化剂对NO选择性还原的催化活性最高.水的添加阻碍了活性中间物种NCO及其前驱体的形成,导致催化剂的平均活性下降.
    纳米Fe2O3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马振叶;李凤生;崔平;白华萍
    2003, 24 (10):  795-798. 
    摘要 ( 1769 )   [Full Text(HTML)] () PDF(286KB) ( 903 )  
    用两相体系方法制备了纳米Fe2O3,并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粒度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有机溶胶的pH=6,油酸与Fe3+的摩尔比为1∶3.5时,Fe(OH)3在油相中的萃取率可高达90%,将有机溶胶在120℃回流8h后可得到非晶态、窄粒度分布的纳米Fe2O3粒子,其粒径在12nm左右.分别采用恒容燃烧热和差热分析研究了纳米Fe2O3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模拟固体推进剂中分别加入4.7%微米Fe2O3和4.7%纳米Fe2O3后,恒容燃烧热分别提高了2350.84和5095.70J/g.在高氯酸铵中加入5%微米Fe2O3可使高氯酸铵两个放热峰的出现分别提前1.10和62.25℃,而加入5%纳米Fe2O3时分别提前61.89和118.82℃,这说明纳米Fe2O3的催化活性优于微米Fe2O3.
    氧化铝对Fe-Cu-Zn-K-Al低碳醇合成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苏运来;刘云;郭益群;刘中民
    2003, 24 (10):  799-803. 
    摘要 ( 1527 )   [Full Text(HTML)] () PDF(351KB) ( 686 )  
    采用N2吸咐,TPR和XRD等表征手段对高温熔融法制备的Fe-Cu-Zn-K-Al催化剂中氧化铝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比表面积低于4.0m2/g时,催化剂性能受比表面积的影响非常明显.少量的Al2O3即可有效地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醇的收率和C2+OH的选择性;大量的Al2O3虽然能使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有所增加,但醇的收率和C2+OH选择性却显著降低.这是Fe-Cu-Zn-K-Al催化剂中Al2O3同时具有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所致.物理作用能有效地增加还原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金属利用率,分散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使其更容易还原,进而提高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化学作用影响到催化剂的电子性质,从而导致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降低.TPR和XRD结果表明,在Fe-Cu-Zn-K-Al催化剂中,助剂Al2O3的作用随着其含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当Al2O3含量较低时,其物理作用是主要的;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其化学作用更为明显,甚至导致新物相AlFeO3生成,进而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