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色谱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2012, Vol. 30, No. 02
    Online: 2012-02-28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聚焦
    液相色谱在糖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戴军
    2012, 30 (02):  113-115.  DOI: 10.3724/SP.J.1123.2012.02023
    摘要 ( 1926 )   [Full Text(HTML)] () PDF(89KB) ( 783 )  
    石墨化碳柱色谱-质谱用于果聚糖异构体的表征及果糖基转移酶合成产物的分析
    来源于植物或酶法合成的果聚糖是一类非消化性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增殖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与功能、降低血脂、提高免疫力、促进钙吸收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这些功能性质都与其结构即单糖组成、糖苷键和聚合度有关。已有的糖苷键分析方法十分繁琐耗时:将目标寡糖或多糖纯化后分别进行单糖组成检测、甲基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及核磁共振(NMR)分析,再综合解析。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Harrison研究组利用石墨化碳柱色谱(GCC)分离-线性离子阱质谱联用检测的手段探索研究了以13C标记的蔗糖和蔗果三糖(1-kestose)为底物,分别用重组果糖基转移酶6G-FFT (fructan:fructan 6Gfructosyltransferase)和6-SFT(sucrose:fructan 6-fructosyltransferase)催化合成的β(2→1)(inulins)和β(2→6)(levans)果聚糖的二级与三级质谱碎裂模式,建立了分离和鉴定果聚糖异构体的液相色谱-质谱(LC-MSn)方法。他们研究发现,inulins和levans两类果聚糖的MS2谱图有显著的差异。在电喷雾电离(ESI)负离子扫描下,每个聚合度(DPn)的levans的MS2谱图上除了有糖苷键裂解的特征产物外,还显示一系列区别于inulins的特征子离子(一系列相应较低DP值寡糖的羟乙醛衍生物负离子[M(DP(n-1)~DP1)-H+42]-)。他们在应用建立的LC-MSn方法研究来源于L. perennt的重组果糖基转移酶6G-FFT的酶转化产物中发现,该酶还具有显著的1-SST(sucrose:sucrose 1-fructosyltransferase)的酶活性。以上工作对于其他含有不同糖苷键的同多糖或寡糖的结构分析、构效关系研究及寡糖转化酶的菌种筛选检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亲水作用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串联质谱分离鉴定植物细胞壁酶解产物酸性杂寡糖
    作为可利用的再生生物资源的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果胶、纤维素及半纤维素。果胶及其酶解产物酸性杂寡糖的组成及结构分析对评价其提取和酶解技术的有效性与产品的应用性能及开发果胶类功能性食品配料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有的对其复杂的酶解产物酸性杂寡糖混合物的分析方法均有较大的局限性。最近,荷兰瓦特宁根大学的Schols研究组通过流动相的组成、pH值、梯度洗脱程序和柱温等色谱条件的优化及甲酯化和乙酰化基团、聚合度、电荷数和果胶裂解的消除反应产生的不饱和结构对保留时间的影响与相关性的考察,使用亲水作用色谱(HILIC,用UPLC BEH amide柱)研究建立了能同时成功分离测定甜菜果胶、黄蓍胶及甜菜渣等植物细胞壁提取物的酶解产物中不同聚合度、部分甲酯化或同时乙酰化的各种中性和酸性杂寡糖混合组分并表征其组成结构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质谱(UPLC-ELSD-MSn)分析方法。该方法相对于已有方法的突出优点是:①可很好地分离电荷数相同但聚合度不同的酸性寡糖。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质谱法(CE-LIF-MS)虽可分离鉴定该类寡糖,但其衍生化方法一般不适用于非还原性糖。②分析过程中甲酯化和乙酰化基团等重要的结构信息仍能保留,而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HPAEC)的强碱性流动相会使这些基团受到破坏。③果胶类酶解产物低聚半乳糖醛酸的聚合度、不同取代基、电荷数等结构元素对保留时间的影响有显著的特征和可预见性。因而将各酸性寡糖组分的保留行为与其质谱数据相结合,可对其复杂的混合物样品进行有效的寡糖组成和序列结构分析   3 中性寡糖产品中不同聚合度糖组分及其异构体的分离分析
    作为功能性食品配料被广泛应用的中性寡糖产品一般均为组成复杂、具有不同聚合度且同一聚合度又含多个不同糖苷键异构体的寡糖混合物样品。为了产品开发和质量监控及作用机制的探索,针对目前市场上各种寡糖混合物产品中各种糖组分的多种色谱分离模式进行比较,对定性定量检测的方法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为此,Sanz研究组分别应用HPAEC、反相色谱(RP)、GCC和HILIC 4种不同色谱模式对不同分子质量大小(DP3~DP7)的寡糖标准品及分子质量相同的7种四糖异构体和4种五糖异构体标准品在不同的流动相条件下的保留特性和分离度进行定量比较和色谱条件的优化,并将优化的色谱条件应用于龙胆寡糖(CEOS)、果寡糖(FOS)和葡聚糖蔗糖酶的纤维二糖受体产物(DSRCel)等商业性寡糖混合物产品与由尺寸排阻色谱法(SEC)分离得到的这些混合寡糖产品的各个不同聚合度(DP2~DP6)级分中的寡糖组分及其异构体的分离和定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GCC和HILIC的分离效果优于RP和HPAEC; HILIC对于不同聚合度寡糖的分离效果最佳,而GCC对于各种寡糖的同分异构体显示出最好的分离度。但对于实际寡糖产品而言,因一般均含有多个不同聚合度的寡糖成分,故在用GCC分离时,不同聚合度的多个同分异构体的色谱峰会发生部分交叉重叠。因此,对于这样的寡糖混合物样品的定量分析还是采用对异构体分离效果稍差而对不同聚合度寡糖的分离效果最佳的HILIC分离模式较为适宜。     此外,Sanz研究组还应用HILIC-MSn对益生低聚半乳糖产品的分离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分别用3种不同的HILIC固定相(磺烷基甜菜碱两性离子、聚羟乙基天冬酰胺及BEH amide)在不同的流动相条件下做LC-MS分析,对18种含半乳糖的寡糖标准品和12种麦芽寡糖及其异构体标准品的保留值、分离度及峰对称性进行全面定量的比较和评价,并选用分离效果较好的BEH amide柱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和洗脱梯度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到能使大多数寡糖及糖苷键异构体均能较好分离的最佳色谱条件。在此色谱条件下,应用LC-MSn(ESI-线性离子阱质谱)对各种糖苷键及单糖组成的二糖标准品的MS2中性丢失碎片离子特征及相对丰度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据此,对照同样分析条件下得到的3个低聚半乳糖产品(GOS-1、GOS-2、GOS-3)的二糖、三糖及四糖的各个异构体色谱峰的MS2与MS3的中性丢失离子特征及相对丰度,推测了3个GOS产品的各个异构体的糖苷键构成。此外,应用LC-ESI-MS以外标法测定了上述3个GOS产品中各个聚合度寡糖的含量及其各个异构体的相对比例。该研究发现:3个GOS产品均含有DP值为2~5的寡糖,GOS-1和GOS-3含微量的六糖;GOS-1和GOS-3有相似的聚合度分布和糖苷键构成,而GOS-2却有较大的差异;二糖是3个GOS样品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寡糖;GOS中主要糖苷键为(1→4)和(1→6),也含少量的(1→2)和(1→3)。   上述针对几种有代表性的商业性中性寡糖产品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的数据和结果对于国内未来功能性寡糖食品配料及其终端产品中功能因子的检测方法及质量标准的研究和提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 基于多孔石墨化碳芯片分离和干血斑采样技术的糖蛋白N-连接聚糖的轮廓分析
    近年来,一些基于HPLC和CE分离及荧光标记检测或质谱鉴定的血浆样品糖蛋白N-连接聚糖(N-glycan)谱(轮廓)分析方法的开发使得糖组学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在癌症(例如乳房癌、卵巢癌、胰腺癌及肺癌等)、慢性间质性肝炎和纤维症等多种疾病的血样检测中已发现其糖蛋白N-连接聚糖轮廓的特异性改变。此外,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证实了性活动、吸烟行为和其他环境因素对血样糖蛋白的糖基化的影响。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化学系的Lebrilla教授等采用健康志愿者的干血斑(DBS)样本建立了一种新的安全、简便的N-连接聚糖轮廓分析程序。该程序改变了以往静脉抽血取样的方法,采用手指针刺滤纸滴血取样的方法得到干血斑样本,再依次进行缓冲液溶解血样、二硫苏糖醇(DTT)蛋白变性、微波辅助快速酶解释放糖链、冰冷乙醇沉淀已脱糖基的蛋白质,然后使用固相萃取多孔石墨化碳柱(PGC)纯化酶解释放的寡糖样液,并使用纳流高效液相色谱-芯片-飞行时间质谱(nano-HPLC-chip-TOF-MS)分析鉴定(其芯片含有用PGC装填的一根富集柱和一根分析柱,两者自动切换,分析柱分离采用乙腈-水 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同时根据nano-HPLC-chip-Q-TOFMS/MS得到的寡糖碎片信息进一步确证了由TOF-MS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得到的定性结果。此项实验从健康志愿者干血斑样本中鉴定出150个不同化学结构(包括同分异构体)的糖蛋白N-连接聚糖化合物。分析结果显示,采样滤纸基质对定性结果和各化合物的相对丰度均无明显干扰;相对丰度的定量结果重复性较好,其日内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8%(n=3),日间RSD为20.8%(n=3); DBS样本在室温和-80 ℃条件下贮存一个月,其N-连接聚糖谱没有明显的变化。  由于N-连接聚糖的组成和结构较复杂,而相对其他色谱模式对N-连接聚糖的立体异构体和糖苷键异构体具有较好的分离能力,故将PGC芯片分离梯度洗脱和质谱检测相结合被认为是目前为止含有信息较全面的N-聚糖谱的微量分析方法。将DBS这种微量、安全、简便的采样技术应用于该方法,更加有利于进行儿童、老人和大量人群以及幼小哺乳动物血样的N-连接聚糖生物学的研究。
    专论与综述
    毛细管电泳在完整哺乳动物细胞分析中的应用
    张璐, 屈锋*, 娄蓓蕾
    2012, 30 (02):  116-122.  DOI: 10.3724/SP.J.1123.2011.11011
    摘要 ( 1819 )   [Full Text(HTML)] () PDF(174KB) ( 343 )  
    作为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功能及行为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毛细管电泳作为日渐成熟的微量分析技术在细胞分析及应用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本文综述了毛细管电泳在完整哺乳动物细胞分析中的应用,包括群体细胞分析和完整单细胞分析。所述内容涉及血红细胞、公猪精子、人宫颈癌细胞、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人结直肠腺癌细胞、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以及鼠小脑颗粒细胞。总结了完整哺乳动物细胞分析的毛细管电泳方法和条件,归纳分析了完整细胞分析中存在的细胞破碎、聚集、沉降、吸附及电泳异质性等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对毛细管电泳在细胞分析方面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综述文献49篇。
    快报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全氟辛酸的人肝脏毒性机制
    彭思远1, 严丽娟2, 张洁1*, 申河清1*
    2012, 30 (02):  123-127.  DOI: 10.3724/SP.J.1123.2011.12059
    摘要 ( 1997 )   [Full Text(HTML)] () PDF(182KB) ( 547 )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研究暴露于不同浓度全氟辛酸(PFOA)72 h的正常人L-02肝细胞内代谢谱的变化。将主成分分析法用于数据分析和生物标志物的初步筛选。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扫描模式下,对照组和暴露组均可得到较好区分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筛选鉴定了18种与全氟辛酸毒性密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包括肉碱和酰肉碱、核苷及其同源物、氨基酸及其同源物等。在暴露组中,在脂肪酸代谢中起关键作用的肉碱类代谢物的含量变化显著,其中肉碱含量随剂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酰肉碱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表明全氟辛酸可通过诱导胆固醇等脂类物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从而扰乱胆碱类物质的正常合成和代谢。除了变化最显著的胆碱代谢通路之外,全氟辛酸的肝脏毒性还与三羧酸循环、嘌呤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酸代谢等多个通路相关。这些结果表明,PFOA在体内经过长时间累积可通过干扰众多的代谢通路从而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
    研究论文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重馏分油中芳烃组成
    郭琨, 周建*, 刘泽龙
    2012, 30 (02):  128-134.  DOI: 10.3724/SP.J.1123.2011.09015
    摘要 ( 1770 )   [Full Text(HTML)] () PDF(521KB) ( 530 )  
    通过对升温速度、二维补偿温度、调制周期等关键实验参数的优化,建立了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分析重馏分油中芳烃组分的方法,得到了重馏分油芳烃组分按环数分布的二维点阵图。根据谱库检索、标准化合物对照及文献报道,对重馏分油芳烃组分中菲、甲基菲及芘、苯并蒽等常见多环芳烃(PAH)进行了准确定性,并将该方法应用到重馏分油加氢处理工艺研究中,对菲、芘的加氢处理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该研究为重馏分油芳烃组分的准确定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加深对油品加氢规律的认识提供了技术支持。全二维气相色谱与普通一维色谱对比,在重馏分油的芳烃组分分析上体现了极大优势。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香水中5种合成麝香
    王冠男1, 汤桦2, 陈大舟2, 冯洁1, 李蕾1*
    2012, 30 (02):  135-140.  DOI: 10.3724/SP.J.1123.2011.10018
    摘要 ( 2530 )   [Full Text(HTML)] () PDF(249KB) ( 504 )  
    建立了香水中5种合成麝香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实验选用65 μm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萃取纤维,在磁力搅拌600 r/min条件下,考察了萃取温度、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解吸时间、进样口温度和盐效应6个方面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优化后的条件为: 10 mL顶空瓶中加入适量用水稀释过的样品,于60 ℃平衡3 min后,顶空萃取20 min,随即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口,于250 ℃解吸3 min进行定性、定量分析。5种合成麝香在0.05~1.00 μ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LOD)为0.6~2.1 ng/g。空白样品在3个浓度加标水平下(0.05, 0.50, 1.00 μg/g)的回收率为82.0%~103.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9.4%。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灵敏,适用于香水中合成麝香的分析检验工作。
    一种新型固相萃取柱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选择性富集测定猪肉中的盐酸克伦特罗
    孟文瑛1, 郭志谋2, 沈伟健3, 沈崇钰3, 吴斌3, 刘艳明4, 章飞芳1*, 梁鑫淼1,2
    2012, 30 (02):  141-145.  DOI: 10.3724/SP.J.1123.2011.09038
    摘要 ( 2060 )   [Full Text(HTML)] () PDF(205KB) ( 453 )  
    发展了一种测定猪肉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的简便、高效、准确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的方法。将搅碎的猪肉样品用5%(v/v)高氯酸超声提取,再以10000 r/min离心15 min后,上清液用SMCX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和净化。因SMCX是以硅胶为基质兼有反相/强阳离子交换的混合作用模式,因此可以有效地去除复杂基质干扰,达到目标样品的选择性富集和净化的目的。方法学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25~50 μ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82; 3个添加水平(1.25、12.5、50 μg/kg)的平均回收率为62.2%~ 72.0%,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4.2%~ 6.1%;检出限(S/N=3)为0.05 μg/kg。所发展的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瘦肉精类成分的选择性富集和分离检测。
    QuEChERS样品前处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6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方法评估
    王连珠1*, 周昱2, 陈泳1, 王瑞龙1, 林子旭1, 林德娟3, 郑少惠1
    2012, 30 (02):  146-153.  DOI: 10.3724/SP.J.1123.2011.10012
    摘要 ( 2746 )   [Full Text(HTML)] () PDF(305KB) ( 757 )  
    比较了两种版本QuEChERS方法(即发表于2003年未加缓冲盐的原创QuEChERS方法及加乙酸盐缓冲液的AOAC 2007.01方法)提取蔬菜中66种有机磷农药(OPPS)的有效性;考察了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及C18吸附剂对66种OPPS的吸附作用;以提取后添加法评估了青花菜、番茄、枝豆、萝卜、大葱基质中各目标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的基质效应。结果表明,加入乙酸盐缓冲液的QuEChERS方法对一些OPPS有较高及较稳定的回收率;PSA及C18吸附剂可吸附二溴磷,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不适于二溴磷分析;5种样品基质中青花菜的基质效应最大。据此采用AOAC 2007.01方法并优化LC-MS/MS分析参数,一次进样监测132对离子对(每个化合物2对离子对)分析蔬菜中66种OPPS残留量,除二溴磷外,65种OPPS在5种基质(青花菜、番茄、枝豆、萝卜、大葱)、3个添加水平(10、40、80 μg/kg)的回收率为55%~122%,相对标准偏差为1.6%~18%,定量限(以信噪比(S/N)≥10计)为0.1~8 μg/kg。以上结果说明该法有效、耐用、灵敏,符合法规残留限量监测要求。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兔血浆中的丝裂霉素C
    汤瑶1, 张双庆1, 李响2, 孙旭1, 闻镍1, 于敏1, 彭莉莉3, 李进让3, 李佐刚1*, 李波1
    2012, 30 (02):  154-159.  DOI: 10.3724/SP.J.1123.2011.10034
    摘要 ( 2310 )   [Full Text(HTML)] () PDF(222KB) ( 412 )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兔血浆中丝裂霉素C的方法。以兔空白血浆为基质,通过添加标准溶液的方法配制含丝裂霉素C和内标物曲安奈德的样品,选用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液-液萃取法处理血浆样品。采用Hypersil Gold C18分析柱(50 mm×2.1 mm, 1.9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90:10, v/v),等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35 ℃,在3 min内实现了快速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检测,以曲安奈德作为内标物进行定量。用于监测的定量离子对分别为丝裂霉素C m/z 335.2→242.2和曲安奈德m/z 435.2→397.3/415.2,用基质匹配标准溶液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 兔血浆中丝裂霉素C的质量浓度在1~10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8,权重系数(weighting): 1/x2);血浆中丝裂霉素C的检出限(信噪比为3)为0.2 μg/L;其平均回收率为85%~ 115%;日内及日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均小于15%,满足生物样品检测的要求。该方法可用于兔气管外壁给药后的血浆样品中丝裂霉素C的检测。本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丝裂霉素C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玩具中5种香豆素类致敏性香味剂
    杨荣静*, 卫碧文, 高欢, 于文佳
    2012, 30 (02):  160-164.  DOI: 10.3724/SP.J.1123.2011.10001
    摘要 ( 2092 )   [Full Text(HTML)] () PDF(166KB) ( 366 )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测定玩具中香豆素、7-甲氧基香豆素、二氢香豆素、7-甲基香豆素、7-乙氧基-4-甲基香豆素5种香豆素类致敏性香味剂的检测方法。样品经四氢呋喃超声提取,提取液浓缩至近干,以25 mL甲醇 溶解残渣定容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色谱流动相为乙腈和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多反应监 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5种目标物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均为10~1 000 μg/L;除了二氢香豆素的定 量限(信噪比(S/N)>10)为5.0 μg/L外,其他化合物均为2.0 μg/L;在3种不同类型的样品中添加高、中、低水平的5种目标物标准品,其加标回收率为93.2%~105.8%,相对标准偏差为3.65%~8.27%。应用本方法对12种玩具和儿童用品样品进行了测试,其中9个样品中检出了香豆素类致敏性香味剂,有两个样品中香豆素和7-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超过了欧盟玩具新指令的限量要求。
    工业色谱法分离制备7-木糖基-10-去乙酰紫杉醇酶解产物10-去乙酰紫杉醇
    刘兴宝, 栾宏伟, 葛广波, 侯琨, 杜逊甫, 杨凌*
    2012, 30 (02):  165-169.  DOI: 10.3724/SP.J.1123.2011.10021
    摘要 ( 2467 )   [Full Text(HTML)] () PDF(204KB) ( 530 )  
    基于工业色谱法分离制备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半合成前体10-去乙酰紫杉醇(10-DAP)。7-木糖基-10-去乙酰紫杉醇(10-DAXP)在我国特有红豆杉品系(中华红豆杉)枝叶中含量丰富,以其为原料可制备紫杉醇最理想的半合成前体——10-DAP。本研究以部分纯化后的7-木糖基-10-去乙酰紫杉烷为原料,通过β-木糖苷酶水解该粗提物中的主要成分10-DAXP及其两个微量类似物7-木糖基-10-去乙酰三尖杉宁碱(10-DAXC)和7-木糖基-10-去乙酰紫杉醇C(10-DAXP C),脱去其C-7位上的木糖基,水解产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正相快速柱分离和反相制备色谱分离,可获得高纯度的目标物10-DAP,产物纯度为96%,整个工艺的收率大于75%。该方法适合以10-DAXP为原料大规模制备紫杉醇的半合成前体化合物10-DAP,为工业化生产紫杉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依赖色谱保留时间的智能化选择反应监测质谱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毛心丽1,2, 卫军营2, 牛明2, 周廉淇2, 王雪颖1, 佟巍2, 秦伟捷2, 张养军2*, 钱小红2*
    2012, 30 (02):  170-177.  DOI: 10.3724/SP.J.1123.2011.11020
    摘要 ( 1886 )   [Full Text(HTML)] () PDF(324KB) ( 322 )  
    建立了依赖色谱保留时间的智能化选择反应监测质谱方法,并与非依赖色谱保留时间的智能化选择反应监测质谱分析方法对不同体系(牛血清白蛋白酶切物、6种标准蛋白质混合物酶切物、腾冲嗜热菌蛋白提取液酶切物)的分析结果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引入色谱保留时间后的智能化选择反应监测质谱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肽段及蛋白质的鉴定量,并且在复杂体系(如腾冲嗜热菌蛋白提取液酶切物)中效果尤为明显,鉴定到的肽段及蛋白质的覆盖率可分别达到目标肽段和蛋白质数量的89.62%和92.41%,并且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够实现对质荷比相同但保留时间有差异的肽段的准确鉴定。该方法将在复杂生物样本目标蛋白质组高通量、高灵敏度的鉴定、验证和确认中发挥独特作用。
    低分子量硫酸化多糖的体积排阻色谱法分离及其组成定量分析
    吴艳芳1, 李晓鸽2, 车铁军3, 朱智甲1, 康经武2*
    2012, 30 (02):  173-183.  DOI: 10.3724/SP.J.1123.2011.10005
    摘要 ( 1903 )   [Full Text(HTML)] () PDF(223KB) ( 459 )  
    建立了用于分离并定量测定低分子量硫酸化多糖中不同糖链数的各个组分分布比例的体积排阻色谱方法。系统考察了流动相的组成、离子强度和pH值、流速、柱温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最佳分离条件: 两支TSK-GEL G2000 SWxl色谱柱(300 mm×7.8 mm)串联,流动相100 mmol/L Na2HPO4-NaH2PO4 (pH 7.0),流速0.5 mL/min,柱温35 ℃,进样量5 μL,样品质量浓度10 g/L。在最佳的分离条件下,可以将低分子量硫酸化多糖样品中不同糖链数的各个组分分离并对各个组分的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用该方法对美国药典标准品(USP)、商品和实验室制备的低分子量硫酸化多糖糖链数分布进行了定量化比较,证明该方法可用于低分子量硫酸化多糖类药物的组成成分的质量控制。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茶氨酸及γ-氨基丁酸含量
    涂云飞*, 杨秀芳, 张士康, 朱跃进
    2012, 30 (02):  184-189.  DOI: 10.3724/SP.J.1123.2011.10037
    摘要 ( 3488 )   [Full Text(HTML)] () PDF(258KB) ( 611 )  
    对茶叶中的茶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建立了柱前衍生方法,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衍生物进行了测定。采用邻苯二甲醛(OPA)及N-乙酰-L-半胱氨酸(NAC)为衍生试剂,考察了脯氨酸(Pro)、茶多酚(Tp)及维生素C(Vc)等对衍生体系的影响,并对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茶氨酸与GABA衍生物在色谱柱上的保留行为与分离效率主要受流动相pH及缓冲盐浓度的影响;Pro、Tp及Vc对茶氨酸的衍生产率影响较小。而Vc可以提高GABA检测的灵敏度,并能稳定衍生用储备液。GABA与茶氨酸衍生后的方法检出限(LOD)分别为3.01×10~5mmol/L和7.98×10~5mmol/L;定量限(LOQ)分别为9.99×10~5mmol/L和2.658×10~4mmol/L;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4 mmol/L(相关系数为0.996)和0.05~0.8 mmol/L(相关系数为0.995);方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9.29%~119.60%和93.18%~141.06%(除本身含茶氨酸量高的绿茶中回收率为62.88%外)。这说明经优化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体系可用于茶叶中两种特征性氨基酸的测定。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9种光稳定剂
    张居舟*, 李静, 邵栋梁, 姚帮本, 蒋俊树
    2012, 30 (02):  190-195.  DOI: 10.3724/SP.J.1123.2011.10002
    摘要 ( 1892 )   [Full Text(HTML)] () PDF(217KB) ( 480 )  
    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9种紫外光稳定剂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用甲醇-乙酸乙酯混合溶剂超声提取,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以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 5 μm)为分离色谱柱,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310 nm为检测波长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易操作,9种紫外光稳定剂分离效果良好。9种紫外光稳定剂在0.2~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5~0.1 mg/L;实际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70.2%~89.0%,相对标准偏差为0.4%~4.5%。该方法简单、准确,能够满足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紫外光稳定剂的检测要求。
    离子对色谱法研究吡咯并喹呤醌与D-丝氨酸反应的化学动力学
    周杏琴*, 钦晓峰, 张建康, 曹国宪
    2012, 30 (02):  196-200.  DOI: 10.3724/SP.J.1123.2011.09040
    摘要 ( 1606 )   [Full Text(HTML)] () PDF(194KB) ( 324 )  
    D-丝氨酸(DSer)作为一种新的神经递质存在于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吡咯并喹呤醌(PQQ)能够促进神经因子的产生和神经保护作用。采用离子对色谱法测定吡咯并喹呤醌(PQQ)与DSer反应中游离PQQ的浓度,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PQQ与DSer的作用,为PQQ在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的信息。采用四丁基溴化铵为离子对试剂,PQQ与DSer孵育反应后各物质在Amethyst C18-P柱上的分离度较好,平均回收率为94.2%~99.3%,相对标准偏差为1.05%~2.03%。PQQ-DSer反应的平均速率常数分别为0.032 h~1 (25 ℃)、0.07 h~1(37 ℃)、0.17 h~1(50 ℃);平均反应活化能为54.7 kJ/mol;半衰期分别为22.0 h(25 ℃)、9.8 h(37 ℃)和3.99 h(50 ℃)。动力学结果显示PQQ对脑内DSer的平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该方法简便、可靠。
    基于轻质萃取剂的溶剂去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多环芳烃
    祝本琼, 陈浩, 李胜清*
    2012, 30 (02):  201-206.  DOI: 10.3724/SP.J.1123.2011.10011
    摘要 ( 2464 )   [Full Text(HTML)] () PDF(281KB) ( 577 )  
    以密度小于水的轻质溶剂为萃取剂,建立了无需离心步骤的溶剂去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SD-DLLME-GC)测定水样中多环芳烃的新方法。传统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一般采用密度大于水的有机溶剂为萃取剂,并需要通过离心步骤促进分相。而本方法以密度比水小的轻质溶剂甲苯为萃取剂,将其与丙酮(分散剂)混合并快速注入水样,获得雾化体系;然后注入乙腈作为去乳化剂,破坏该雾化体系,无需离心,溶液立即澄清、分相;取上层有机相(甲苯)进行GC分析。考察了萃取剂、分散剂、去乳化剂的种类及其体积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以40 μL甲苯为萃取剂,500 μL丙酮为分散剂,800 μL乙腈为去乳化剂,方法在20~500 μg/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r2=0.9942~0.9999),多环芳烃的检出限(S/N=3)为0.52~5.11 μg/L。用所建立的方法平行测定5份质量浓度为40 μg/L的多环芳烃标准水样,其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13.6%。本法已成功用于实际水样中多环芳烃的分析,并测得其加标回收率为80.2%~115.1%。
    技术与应用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地沟油中胆固醇
    周永生1, 罗士平1, 孔泳1,2*
    2012, 30 (02):  207-210. 
    摘要 ( 2279 )   [Full Text(HTML)] () PDF(151KB) ( 384 )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E-GC-MS)检测地沟油样品中胆固醇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前处理净化,先用20 mL含0.6%乙醚的正己烷溶液淋洗,再用10 mL含15%乙醚的正己烷溶液洗脱,胆固醇萃取率达97%。净化后的样品用配备电子轰击离子源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碎片离子定性,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用外标法定量,选择离子为m/z 213、275、301、368、386,目标离子为m/z 386,参考离子为m/z 213和275。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91.7%~10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检出限为0.01 mg/L。胆固醇质量浓度在0.24~6.0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6)。该法可精确检测油脂中胆固醇的含量,检测结果可作为判断其中是否掺有地沟油的依据之一。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忍冬中7种成分
    牛晓雪, 崔旭盛, 苏贺, 郭玉海, 董学会*
    2012, 30 (02):  211-214.  DOI: 10.3724/SP.J.1123.2011.10007
    摘要 ( 1933 )   [Full Text(HTML)] () PDF(150KB) ( 450 )  
    建立了在不同时间段内转换使用不同波长同时测定忍冬花和叶中7种化学成分(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同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忍冬花、忍冬老叶和新叶中成分含量的差异。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0.3%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采用VWD紫外检测器转换波长(330 nm、350 nm)检测。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忍冬新叶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分别为2.572%、1.498‰,均比药典中规定的含量高,有必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忍冬中7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和忍冬的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
    基于纯水提取的烟熏鲣鱼中肌苷酸的提取方法
    王婷婷1*, 陈易晖2, 胡敏杰1, 李雪珍2
    2012, 30 (02):  215-218.  DOI: 10.3724/SP.J.1123.2011.10031
    摘要 ( 3144 )   [Full Text(HTML)] () PDF(137KB) ( 379 )  
    建立了一种基于纯水提取的新型烟熏鲣鱼中肌苷酸的提取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95 ℃的纯水作为提取液,提取5 min。采用的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150 mm×4.6 mm, 5 μm),柱温为30 ℃,流动相为甲醇-5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5:95, 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烟熏鲣鱼中肌苷酸含量的线性范围为1.0~120.0 mg/L;在0.40、2.00、4.00 g/kg (n=3)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84.6%~100.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0%~6.12%;检出限(信噪比(S/N)为3)为4 mg/kg;定量限(S/N=10)为12 mg/kg。该方法与常规采用的基于高氯酸的提取方法相比较,提取效率提高了37.0%,并且该方法操作安全、与环境友好,对烟熏鲣鱼中肌苷酸含量测定准确度良好,对其他食品中肌苷酸含量的测定具有借鉴意义,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样品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