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色谱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2018, Vol. 36, No. 1
    Online: 2018-01-08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36卷第1期目次
    2018, 36 (1):  0-0. 
    摘要 ( 309 )   PDF(4061KB) ( 47 )  
    研究快报
    毛细管电泳柠檬酸-Zn2+体系对异亮氨酸对映体的手性分离
    陈丽, 郑颖, 陈裕富, 袁秋月, 谢天尧
    2018, 36 (1):  1-4.  DOI: 10.3724/SP.J.1123.2017.10008
    摘要 ( 533 )   [Full Text(HTML)] () PDF(731KB) ( 145 )  

    应用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式电导(CE-C4D)分离检测技术,研究了柠檬酸-Zn2+体系对异亮氨酸对映体的手性识别行为。结果表明,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45 cm×50 μm,Leff=40 cm),以2.8 mmol/L NaOH+0.8 mmol/L柠檬酸+2.0 mmol/L乙酸锌为非手性介质电泳运行液,分离电压+13 kV,D,L-异亮氨酸对映体得到了良好的手性识别,对映体分离度达到2.0。线性检测范围为1.0~20 mg/L,检出限(S/N=3)为0.40 mg/L。对影响分离度的因素(Zn2+的浓度、电泳运行液的组成、分离电压以及其他氨基酸的干扰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手性识别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研究论文
    基于低共熔溶剂的整体式萃取头的制备及其对湖水中3种多环芳烃的固相微萃取(英文)
    陈娜, 张毅军, 赵万里, 陈军, 张裕平
    2018, 36 (1):  5-11.  DOI: 10.3724/SP.J.1123.2017.10003
    摘要 ( 638 )   [Full Text(HTML)] () PDF(4302KB) ( 180 )  

    采用氯化胆碱-乙二醇低共熔溶剂(DES)作致孔剂,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oly(BMA-EDMA)]固相微萃取头,并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结合测定了湖水中的3种多环芳烃(PAHs)。实验与不使用DES致孔剂的固相微萃取头和商品化聚二甲硅氧烷(PDMS)萃取头进行比较,含DES的poly(BMA-EDMA)固相微萃取头的富集效果最好。系统考察了萃取条件(萃取时间、萃取溶剂、解吸时间、解吸溶剂及离子强度)对水样中多环芳烃萃取效率的影响。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3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萘、联苯、菲)的线性范围为0.1~6.0 mg/L(r≥0.9903),检出限为2.1~4.9μg/L,回收率为86.4%~111.3%,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1.2%~15.1%。该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成本低,适用于实际环境水样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测定。

    低温分配固液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菌中6-苄基腺嘌呤
    侯琨, 渡边正树, 王大利, 韩晶, 李永路, 霍虹
    2018, 36 (1):  12-16.  DOI: 10.3724/SP.J.1123.2017.09028
    摘要 ( 665 )   [Full Text(HTML)] () PDF(767KB) ( 109 )  

    建立了低温分配固液萃取(SLE-LTP)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测定食用菌中6-苄基腺嘌呤(6-BA)的方法。食用菌样品经乙腈提取和低温分配,采用Hitachi LaChro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分离,以0.02 mol/L乙酸铵(含0.1%(v/v)冰乙酸)-甲醇(6∶4,v/v)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6-苄基腺嘌呤在0.05~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1.0000;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6 mg/kg和0.02 mg/kg。加标回收率试验显示在0.1 mg/kg和0.5 mg/kg添加水平下6-苄基腺嘌呤的加标回收率为81.3%~93.7%,相对标准偏差为0.7%~2.4%。该法简单、准确、稳定,可用于食用菌中6-苄基腺嘌呤的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荔枝花粉和花蜜中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残留
    王思威, 刘艳萍, 孙海滨, 杜兰娟, 徐能莉
    2018, 36 (1):  17-22.  DOI: 10.3724/SP.J.1123.2017.09034
    摘要 ( 669 )   [Full Text(HTML)] () PDF(935KB) ( 201 )  

    采用改良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建立了荔枝花粉和花蜜中2种主要杀菌剂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的测定方法。花粉和花蜜样品均由乙腈提取,花粉样品经0.9 g无水硫酸镁、0.15 g N-丙基乙二胺(PSA)和0.15 g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吸附剂净化,花蜜样品由0.9 g无水硫酸镁和0.15 g PSA净化。采用Poroshell-120 EC-C18色谱柱分离,以0.1%(v/v)甲酸水溶液-乙腈(25∶75,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ESI)源、正离子扫描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法定量。结果显示: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在1~1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0;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25 μg/kg和0.50 μg/kg,定量限(LOQ)分别为0.83 μg/kg和1.7 μg/kg;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在荔枝花粉和花蜜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7.0%~95.2%和90.1%~96.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2%~3.6%和0.7%~4.1%。该法快速、简便、灵敏,可用于荔枝花粉和花蜜样品中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的痕量测定,可为蜜蜂等授粉昆虫的暴露性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epsD突变菌株的异质性
    郑雪芳, 陈德局, 陈小强, 刘波, 朱育菁
    2018, 36 (1):  23-29.  DOI: 10.3724/SP.J.1123.2017.09024
    摘要 ( 472 )   [Full Text(HTML)] () PDF(3339KB) ( 152 )  

    利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EC)技术结合形态观察和胞外多糖(EPS)含量测定,比较分析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突变菌株FJAT-91⊿epsD与强致病力出发菌株FJAT-91及自然致弱的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菌株FJAT-91⊿epsD与菌株FJAT-91在菌落和菌体形态上均有明显差异,与菌株FJAT-1458的形态相似。胞外多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菌株FJAT-91⊿epsD的EPS含量((12.64±1.46)μg/mL)显著低于菌株FJAT-91((30.49±2.97)μg/mL),与菌株FJAT-1458的EPS含量((11.30±1.38)μg/mL)相当。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结果表明,菌株FJAT-91、FJAT-91⊿epsD和FJAT-1458形成的色谱峰个数和保留时间不同,菌株FJAT-91只有单一色谱峰P3,保留时间为6.04 min;菌株FJAT-91⊿epsD有P1和P2两个色谱峰,保留时间分别为0.59 min和4.62 min;菌株FJAT-1458只有单一色谱峰P1,保留时间为0.59 min。对不同色谱峰回收培养,并对回收培养后的菌株进行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番茄植株接种菌株FJAT-91-P3后第4 d开始发病,第10 d发病率达100%;植株接种菌株FJAT-91⊿epsD-P2后第9 d开始发病,第20 d发病率达100%;植株接种菌株FJAT-1458-P1和菌株FJAT-91⊿epsD-P1后,在观察期内均未发病。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菌株FJAT-91⊿epsD防治作物青枯病提供理论依据。

    固相萃取-毛细管液相色谱测定食品和水样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残留
    刘洁, 鹿文慧, 崔荣, 孙西艳, 李金花, 陈令新
    2018, 36 (1):  30-36.  DOI: 10.3724/SP.J.1123.2017.09023
    摘要 ( 545 )   [Full Text(HTML)] () PDF(1945KB) ( 126 )  

    采用乙腈提取、固相萃取(SPE)富集浓缩技术结合自行研制开发的毛细管液相色谱(CLC)仪,同时分离测定了食品和水样中1种有机磷和3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残留。对影响SPE效率和CLC分离检测的各类因素进行了优化,包括固相萃取柱种类、样品pH、洗脱剂种类和体积、上样速率、盐效应、上样体积、检测波长、流动相种类和比例等。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在6 min内达到完全分离,检出限为0.35~1.20 μg/kg,定量限为1.17~4.00 μg/kg。使用该SPE-CLC法对西红柿、黄瓜、苹果样品和自来水、湖水水样进行加标回收测定,得到食品中加标回收率为72.41%~107.15%,相对标准偏差≤8.12%;水样中加标回收率为71.45%~109.25%,相对标准偏差≤9.28%。该法能够满足农药多残留分析要求。

    离线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巴天酸模根的化学成分
    赵雅清, 付冬梅, 刘艳芳, 梁鑫淼, 薛慧清
    2018, 36 (1):  37-42.  DOI: 10.3724/SP.J.1123.2017.09021
    摘要 ( 567 )   [Full Text(HTML)] () PDF(983KB) ( 139 )  

    建立了离线二维反相/反相液相色谱分离体系(2D-RPLC/RPLC),对巴天酸模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比较巴天酸模乙酸乙酯萃取液在环氧四氮唑和Unitary C18色谱柱上的高效液相色谱图,确定以环氧四氮唑色谱柱为第一维色谱柱,以Unitary C18色谱柱为第二维色谱柱。流动相均采用0.1%(v/v)甲酸水溶液和甲醇,梯度洗脱。经一维色谱分离后,共收集18个流分,采用二维色谱对这18个流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二维色谱分离方法高效、可行,为巴天酸模药材的微量组分的分离以及活性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分离方法。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天然奶油和人造奶油中的脂肪酸
    周瑞泽, 周雅, 毛婷, 姜洁
    2018, 36 (1):  43-50.  DOI: 10.3724/SP.J.1123.2017.09027
    摘要 ( 773 )   [Full Text(HTML)] () PDF(2512KB) ( 296 )  

    建立了天然奶油和人造奶油中37种脂肪酸的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甲苯提取、乙酰氯-甲醇(1∶9,v/v)溶液甲酯化衍生后,以DB-5柱(30 m×0.25 mm×0.25 μm)为一维柱、BPX-50柱(2.5 m×0.1 mm×0.25 μm)为二维柱进行分离。升温程序为50℃保持2 min,以20℃/min升温至180℃,以2.5℃/min升温至250℃,以3℃/min升温至300℃,保持5 min。在调制周期为5 s、扫描范围为m/z 40~385的条件下,奶油中37种脂肪酸得到了有效分离和准确测定。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检测结果比传统的气相色谱法更灵敏,脂肪酸组成也更丰富,可有效鉴别不同种类奶油的差异成分。该方法不仅为奶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在保障奶油的质量安全、鉴别掺假伪劣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海洋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
    宋晓娟, 李海燕, 尹明明, 马玉琴
    2018, 36 (1):  51-58.  DOI: 10.3724/SP.J.1123.2017.09044
    摘要 ( 625 )   [Full Text(HTML)] () PDF(1852KB) ( 213 )  

    建立了快速溶剂萃取(AS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海洋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方法。样品由正己烷-丙酮(1∶1,v/v)溶液萃取,经无水硫酸钠脱水、氮吹浓缩后,采用硅胶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然后经HP-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分离,在电子轰击电离源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6种PAHs在0.01~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7;目标物的加标回收率为75.8%~97.8%;日内与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当取样量为20.0 g时,16种PAHs的方法检出限为0.048~0.234 μg/kg。该法快速、准确、稳定,能够满足海洋沉积物中痕量PAHs的测定。

    基于积分渐进展开的气相色谱重叠峰快速解析法
    柯庆, 高清维, 卢一相
    2018, 36 (1):  59-68.  DOI: 10.3724/SP.J.1123.2017.09018
    摘要 ( 554 )   [Full Text(HTML)] () PDF(2052KB) ( 96 )  

    论文提出用积分渐进展开解析气相色谱重叠峰,该方法有3个主要步骤:首先将谷峰或肩峰分成两个积分区域,得到一个子区域的积分方程和一个重叠峰面积的代数方程;然后用数值积分求出这两个方程计算中所需要的峰面积,再用积分渐进公式将积分方程展开成代数方程;最后,将这两个方程与峰高约束方程联立后,得到一个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用Gauss-Seidel迭代可以快速求解方程组,方程收敛的最大迭代次数不超过20次。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解析的峰高和峰面积误差均很小,峰面积最大误差低于6.44%,峰高的最大误差约为6.80%。由于该算法精度高,效率高,所以这个方法可以用于气相色谱重叠峰和一般色谱峰的实时在线解析。

    毛细管电泳法考察全氟辛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顾奕, 郭明, 吕达, 侯平, 殷欣欣
    2018, 36 (1):  69-77.  DOI: 10.3724/SP.J.1123.2017.09041
    摘要 ( 494 )   [Full Text(HTML)] () PDF(856KB) ( 139 )  

    利用毛细管电泳(CE)技术建立了全氟辛酸(PFOA,C8HF15O2)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在生理条件下构建配体(PFOA)-受体(HSA)相互作用模型,通过淌度移动法、区段-区段动力学(plug-plug kinetic,PPK)法、简化的Hummel-Dreyer(HD)法研究其与HSA的相互作用。简化的HD法运用非线性方程、Scatchard方程和Klotz方程获得PFOA-HSA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进而分析了模型适用度。结果表明,淌度移动法、PPK法、简化的HD法均适用于PFOA-HSA体系相互作用的分析,其中简化的HD法最优。模型适用度分析得出非线性回归方程为最适理论模型。相互作用参数测试表明PFOA-HSA相互作用体系之间发生的结合反应只有单一类型的结合位点且结合稳定。相关工作阐明了人血清白蛋白与PFOA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为PFOA毒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技术与应用
    柱前衍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和樱桃中单氰胺残留
    兰丰, 刘传德
    2018, 36 (1):  78-82.  DOI: 10.3724/SP.J.1123.2017.09004
    摘要 ( 763 )   [Full Text(HTML)] () PDF(755KB) ( 245 )  

    建立了丹磺酰氯(DNS)柱前衍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葡萄和樱桃中单氰胺的方法。样品经破壁机匀浆,乙酸乙酯超声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在碱性条件下与丹磺酰氯进行衍生反应。色谱柱为岛津Shim-pack XR-ODS色谱柱(75 mm×2.0 mm,1.6 μm),流动相为甲醇和含0.05%(体积分数)甲酸的2 mmol/L醋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检测。单氰胺在0.01~1.0 mg/L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0。在0.01、0.05和1.0 mg/kg的添加水平下,葡萄和樱桃中单氰胺的平均回收率为75%~81%,精密度为6.5%~9.8%,定量限为0.01 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用于批量检测葡萄和樱桃中单氰胺残留。